為響應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促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引領支撐作用,使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真正惠及廣大公眾。5月23日上午,由鞍山市科技局、鞍山市高新區主辦,大連理工大學(鞍山)研究院、鞍山科技大市場承辦的“大連理工大學科技成果發布會”,在鞍山科技大市場二樓會議廳隆重召開。
科技局副局長許利民
市高新區管委會副書記杜慶
大連理工大學(鞍山)研究院副院長陳軍
董事長王輝(右)與副書記杜慶(左)
科技局副局長許利民、成果處處長關勝、生產力促進中心處長張宏琦,市高新區管委會副書記杜慶、副主任趙宏宇,經發局局長王學森,鞍山科技大市場董事長王輝出席了本次發布會。會議由大連理工大學(鞍山)研究院副院長陳軍主持。
此次發布會的主題是展示大連理工大學科技創新重大專項成果和轉化,特別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內容分為“專題報告”和“成果發布”兩個環節。
首先由大連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李偉東對“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及趨勢”做了專題報告,介紹了大連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目前發展概況。對人工智能的幾種類型及應用作了簡要的介紹,以及人工智能今后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
隨后由張偉介紹“高性能精密制造技術與智能化裝備”,對此項目的背景、意義和科研成果進行了報告。
成果發布環節介紹了8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薛凱華博士講解《工業級大幅面3D打印裝備及應用》,介紹了輪廓失效激光3D打印方法。此項目在大型、復雜金屬樣件快速鑄造方面,在快速模具與快速原型制造方面,處于技術領先地位。
郝勝智老師講解《強流脈沖電子束裝備及應用》,介紹了強流脈沖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技術,用于提高材料表面耐腐蝕、耐磨損、抗氧化及疲勞等性能。現已為東北大學、江蘇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提供了近10臺成型裝備,在軍工、航空、機械加工等的關鍵部件改性中得到應用,效果顯著。
王存山介紹《激光修復與再制造技術》,項目采用千瓦級CO2激光加工系統開展激光相變硬化、激光熔凝、激光合金化、激光熔覆等工藝,可顯著提高金屬工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蝕性,對已損傷工件進行有效修復。
高航老師介紹《旋轉磨粒流拋光技術與裝備》,該技術實現了整體葉輪/葉盤類零件復雜表面的高效精密自動化拋光,使葉輪表面近壁流體的輸運特性顯著改善。對于提升諸如大型壓縮機氣動性能、飛機發動機壓氣效率和推重比等關鍵指標意義重大。
劉黎明介紹《低能耗激光-電弧復合焊接工藝及裝備》,這項技術是以電弧為主、激光輔助,使電弧的能量密度大幅度提高,進而獲得與大功率激光相近焊接效果的新型焊接工藝,是實現綠色焊接制造的重要發展方向。
朱元龍老師介紹《SLAM三維測繪掃描系統》,用視頻的方式展示了產品3D-BOX。該項目可應用在測繪相關領域。顛覆性地提升3D點云的生產效率,并擺脫傳統測繪中對GPS等外界定位設備的依賴,為系統實時提供可靠的六自由度位置信息。
王嘉健博士介紹《基于光纖光柵技術的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該項目由光纖光柵應變傳感器、光纖光柵溫度傳感器、光纖光柵波長解調儀、光纖光柵數據采集及分析軟件、微型計算機等組成,可以及時有效的對數據進行自動分析。
仇森老師介紹《穿戴式人體步態評估分析系統》;該項目自主研發了基于人體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穿戴式人體步態分析系統,能夠監測中風患者的康復狀況。并且在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和本溪鐵路醫院等多家醫院進行臨床應用,該成果于2016年通過教育部組織的科技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此次發布會的成功舉行,促進了大連理工大學與鞍山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同時推進了學??萍汲晒?/span>的轉化。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集中展示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動員號召全國科技工作者、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偉大實踐、突出展示科技創新成就、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凸顯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是決勝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之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全面開展,使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真正惠及廣大公眾,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一份厚禮,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